第三百二十一章:最后的战役(下)

    第三百二十一章:

    永宁十五年七月,五十万唐军打到了距离君士坦丁堡不到百里的战线。

    正当唐军准备一鼓作气拿下君士坦丁堡的时候,大唐皇太后殡天的消息传来,唐军暂停进攻,担任前线总指挥的徐敬业带领前线准将级以上军官返回长安参加皇太后国葬。

    晚年丧妻对于李承乾的打击很大,葬礼后搬到了武功行宫修养,彻底不管朝廷的事务了。

    邹浩然的情况虽然好一些,但是岁月无情,李丽淑和春晓的身体也越来越差,让他无心再去关心战事。

    琳琅先封和武照雪接替他处理前线战事。

    邹浩然在永宁十六年初给前线的两百万大军做了最后一次补给之后便带着两位妻子回到了新州修养。

    永宁十六年四月,唐军将君士坦丁堡这座号称世上最为坚固的堡垒城市从地图上抹掉。

    同年底,东罗马皇帝在地中海边投海自尽,东罗马帝国皇子率领帝国最后一支成建制的部队向大唐投降。

    李象接受了这支不到五千人的部队投降,此事标志着绵延千百年的罗马帝国彻底灭亡。

    虽然没有了邹浩然的后勤补给支持,前线的百万大军作战效率受到了影响,但是大唐并没有停下脚步的打算,仅仅是放缓了进攻的速度,等待后方铁路和海上补给线的延伸。

    永宁二十年九月,李丽淑于新州离世。

    永宁二十三年十月,春晓于长安离世。

    同年十一月,李承乾于武功行宫驾崩。

    同月,李泰在给李承乾送葬路上突发中风,于月底离世。

    二十三年底,李恪在新州家中无疾而终。

    自此,太宗皇帝嫡子只剩下了赵王李治一人,高祖皇帝的儿子只剩下了滕王李元婴一人。

    邹浩然送走春晓,重归朝堂,大唐的战争机器再次快速运转起来。

    二十七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亚欧大铁路修到了莱茵河畔。

    大唐在这十七年的战争中飞速发展着。

    数百万大军已经换了好几茬,战线也一路推到了欧陆腹地。

    二十八年,大唐皇帝李象宣布退位,二十八岁的李玢登上皇位,成为大唐乃至整个中州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

    李玢定年号为“开元”,她提出大唐施行新的纪元法,以武德元年为起始,颁布大唐历,武德元年为唐历元年,皇帝年号与唐历并行。

    开元元年既唐历八十七年。

    同年,被逼到欧陆西部和北部的法兰克、高卢等欧陆势力和国家达成联盟,联合起来抗衡大唐。

    欧陆联盟砸锅卖铁组织起了一支多达三百六十万人的大军,企图以绝对的局部兵力优势将大唐赶出欧陆。

    他们的这个想法倒不是异想天开。

    战争进行了十几年,进步的不只是大唐,欧陆各国的技术和战术水平也在快速提高着。

    大食之战、东罗马之战和欧陆的战争带来的也不只是破坏,还有战争倒逼着各个国家和势力的技术进步。

    唐历八十年的时候,逃到欧陆的大食和东罗马的技术人员已经搞定了金属机加工和基础化学品生产,让欧陆进入了黑火药后装线膛枪和后装炮的时代。

    在他们看来,他们与大唐之间虽然还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但绝对没有了所谓的代差。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